香港大學不應減少對非本地學生的招收學額
「明德格物」,是香港大學的校訓,意指培養自身的道德操守,並探求各事物之間的道理。
大學,被稱為社會的縮影。在其中發生的事、出現的現象,都和現今香港中的時事有著相似之
處。非本地學生選擇於香港大學--一所屬於香港本地的大學,和本地生一同學習,就仿如外
國公司於香港投資,長期理應對「外國」及「香港」兩方有益。不但未有因瓜分投資機會而導
致本地有損失,更可從外來引入財富促進發展,本地投資者不應因外來資金而發出怨言。
第一,非本地學生能提升香港大學學生的知識水平。對於本地學生,香港教育制度中的大學聯
招計劃(JUPAS)允許本地學生對各大專學府的各種學位作出志願排名,即或成績未如理想,學
生亦有離開香港繼續升學、投入社會工作等選擇,實有多重保障。相對地,非本地學生若要希
望獲得香港大學的學位,必須要有離鄉別井、奮力圖強的心理準備,以及處理到港後起居飲食
各種問題。假如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在香港獲得學位,必然不會選擇貿然破釜沈舟,以自己的
未來作賭注。基於大學沒道理去為非本地生降低入學門檻,在一方有多重保障而另一方必須肯
定自己有走進香港大學校園的資格的情況下,入學的非本地生成績應較好。若說成績不能反映
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那更多的非本地學生代表更多的外界接觸、更多的知識來源、更多的文
化,相信在大學內能聚集更多不同方面的知識。簡括而言,非本地生入學是為大學帶來即時益
處的。
第二,外來知識能促進本地學術研究,為未來發展帶來優勢。如上段提及,非本地學生會帶來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習慣,而這樣的不同亦塑造、培養了非本地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及
不同的價值觀。當一群人之中出現不同的想法和行動取向,因著人與人之間的比較以及求問求
真的精神,這一種文化碰撞引起的火花既能促進大家再次對目前慣常的做法尋找原因,亦對學
生處理未有而將來到的新事物時有更多的批判性思考,於未來學術上的發展帶來更有系統的比
較及更多層次的分析。
第三,本地學生應更願意接受非本地學生。在金融社會中,若最佳投資機會被其他公司奪去,
只能慨歎自己未能把握機會,而及後需自力更新提升競爭力,或與其他公司合作。在學校中,
學生應以良好競爭的心態與其他同學相處,在學術上變得更進取,並與不同同學互相切磋,樂
於接受不同的意見和想法,一同走在大學之路上。
最後,香港大學的非本地學生的招收學額只佔總收生學額約百分之十五,而我認為此數字並不
算多,能夠平衡本地學生及非本地學生的比例,讓他們互相切磋,其好處令我覺得香港大學應
維持現時的非本地學生的招收學額,不應減少對非本地學生的招收學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