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3 October 2013

Representative of Education Society 教育學會代表 NG Chi Hin 吳志騫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高等教育的發展對香港的國際地位影響深遠。因此,社會各界一直關心政

府在高等教育上的資源投放。根據教資會資助院校的開支統計表,二零一一至二零一二年度的

總開支為 24,819 百萬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一點二六,於每位學生投放了 233,000 元。

然而,在這種情況的支助下,升學率仍不足百分之二十。我們不禁會問:問題的核是甚麼?



教資會資助院校主要統計數字顯示,二零一二至二零三年度的整體學生人數為 93,934 人,非本

地生的人數為 13,661 人,佔總人數百分之十四點五;學士學位課程的整體學生人數為 76,353

人,非本地生的人數為 8,399 人,佔百分之十一。更值得留意是,在香港大學的學士學位課程

下,非本地生的人數為2,224人,佔百分之十六,比二零一一至二零一二年度高了百分之二。



香港既邁向全球化,大學國際化是無可避免的現象,要讓學術交流的層次更廣闊,大學自然需

要吸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當中包括了學生和教職員。然而,本地大學亦有責任培育本地人

才。根據教資會的統計數字,於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三年間,非本地生佔整體學生人數的比率

為百分之十一點六、百分之十二點七、百分之十三點五、百分之十四點二及百分之十四點五,

可見非本地生的比率逐年遞增。然而,教資會對高等教育的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

卻由二零零八年的百分之一點三八跌至二零一二年的百分之一點二六,由此推論,政府對投放

於本地學生的資源減少了。在這個情況下,本地大學對於培育本地人才的責任方面,實有待重

新審視。



政府的資金來自市民,投放於教育上的資源也應以回饋市民為主,但是這並不代表大學多收本

地生會影響大學國際化,只要政府調整投放於高等教育的資源,保障本地生的升學率,大學國

際化與本地的專上教育機會其實可以達至雙軌並行。



為此,在能提升本地生升讀大專的機會下,即增加對高等教育的資源投放下,非本地生的限額

應可保持不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