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3 October 2013

Popularly Elected Union Councilor V 普選評議員五 Wong Wing Long Leo 黃穎朗

香港大學的收生政策近十年迅速國際化。根據港大2012年的數字,現時本科生之中有 22%為

海外學生,而2011-2012年度有近25%新生為海外學生,顯示大學招收非本地生的比例正在

上升。全部海外學生中,有超過一半來自中國內地;而連同研究生一併計算,港大約有34%的

海外學生,當中有近66%來自內地。



國際化的收生政策對港大確有不少正面影響。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文件表明,招收非本

地生可以擴闊本地學生的教育經驗和觀點、提高他們的溝通技巧、促進文化互動、豐富學生群

體、加強與海外院校的聯繫、帶來高質素的學生和維持一所國際大學的地位。而大學管理層最

關注的,相信是國際化的收生對大學排名的效果。不少公佈排名的機構,均以非本地生的數字

衡量一所大學是否達到國際水平,間接令本港院校在近年不斷提高國際學生的比例。



可是,筆者認為我們在評估現行收生政策的成效、及利弊時,應回歸最基本的兩條問題:

一、 取錄更多海外學生是否大學步向國際化的必要條件?

二、 取錄海外學生的同時需要取捨甚麼?這種取捨是否值得?應怎樣平衡存在矛盾的目標?



取錄更多海外生 非國際化條件



就第一個問題,筆者不認同取錄更多海外學生是大學步向國際化的條件的說法。一所大學是否

國際級大學,最重要的因素應是「硬件」和「軟件」(例如教學/研究設施(如圖書館)、教務

人員資歷、課程設計、研究和教學水平、學生發展工作等)是否達到國際水準才是國際化的條

件。只有各項因素的配合,才可建構一所可持續發展的國際級大學。盲目追求取錄更多海外學

生,根本不能提升大學的教學和研究質素,又怎能說得上是國際化的條件呢?



此外,從平日的觀察所得,海外學生較多與其他海外學生溝通和進行學術活動。基於本身的文

化和生活方式,除了有住宿舍堂的學生外,本地學生與海外學生的交流和接觸實在不多,可見

單純提高海外學生的比例根本無助增進兩類學生的交流。要提高學生的國際視野,最根本的方

法是舉辦更多促進海外生和本地生交流的活動, 例如在課程中引入加強兩類學生合作的元素,

並增加本地生到海外交流的機會。盲目追求海外學生的數目,是本末倒置之舉。



本地生為主 海外生為輔



就第二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到,香港的高等教育資源是有限的。取錄更多非本地生,意味本

地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減少。根據最新的教資會數據,每年獲資助的新入學學位佔全港中

學畢業生人數僅約17%,未能獲得資助學位的學生只能透過自資學位、副學位、文憑課程等接

受高等教育。因此,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在取錄海外學生帶來的優勢與香港本地生的接

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作出平衡。筆者認為,作為一所國際級大學,港大固然不應拒優秀海外生於

門外;但同時,作為香港首屈一指的學府,也有責任為香港培養更多人才,以提升本地學生知

識水平和涵養作為辦學宗旨。因此,港大的本科生收生政策應以「本地生為主、海外生為輔」

為主軸;並就現時取錄的海外生佔新生近四分之一的情況作出檢討。



調低海外生比例 並增加交換生數目



筆者認為,其中一個最切實、有效、可行的方法,是一方面調低錄取海外生的比例,另一方面

大幅增加本科生參與交換生計劃的機會。海外生的比例可以調低至 20%以下,即每年新入學海

外生比現時減少約200名,並撥歸本地收生;而海外生的地區比例(例如超過一半海外生來自

內地),也有需要檢討。交換生計劃方面,2012年的數字顯示,969名港大學生在該年度參

與交換生計劃,佔全校本科生8%。以三年制課程推算,大概只有 25%本科生能參與交換生計

劃。這個比例假如大幅提高至約40%,則意味每年到外地交流的港大生及到港大交流的海外生

都會增加約500人。這樣,港大不但可以維持國際化的學術環境,更可以實質地提升港大生的

國際視野。而兩項政策的調整,淨影響是每年比現時多300名海外學生在港大就讀或交流。



增加交換生計劃的參與學生數目,相對增加取錄更多海外學生而言,有兩項重要優勢。第一,

交換生計劃的宗旨是同時增加大學內的同學和參與計劃的港大生的國際視野,每增加一名交換

生在港大交流,都代表多一名港大生到海外交流。但是,取錄更多海外學生,只會佔去更多本

地學生的學位,當中獲益最多的是在香港接受高等教育的海外生,而香港學生的得益則難以量

化(上文分析顯示本地生受惠有限)。



第二,從更廣的角度看,取錄愈多海外學生,其實是在畢業生求職市場製造更大的競爭。本身

競爭並非壞事,但香港的經濟已漸趨飽和,製造更多本地生與海外生的競爭只會減少本地畢業

生的就業選擇,對本地畢業生帶來衝擊。優化交換生計劃正正避免這種衝擊,同時維持大學的

國際競爭力。



綜上所述,調低非本地生限額是利多於弊的措施。筆者建議海外生佔全部本科生的比例調低至

20%以下,而另一方面在數年內將本科生能夠參與交換生計劃的比例提高至約40%。港大立足

香港,有責任以香港學生的學術發展為首要考慮,不應為招收海外學生而犧牲本地生的利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